人生应设限或不设限?——听王博伟董事长谈人生的选择
如果一个人跟你说:“你应该给你的人生设限”,可能你会觉得对方是不是疯了,为什么我要画地为牢,禁锢自我呢?其实不然,这里给你的人生设限,不是要你按照自己现在的知识储备与阅历去决定自己的人生高度,而是要给自己的研发与创新设限。
那怎么给研发设限?王董事长举例自己所研发的仿生软骨材料虽然是跨了仿生、力学、化学、数学、超分子材料5个学科,但是他所有的学科都是集中在一个点上的,没有朝三暮四的去想更多与之无关的东西,而那个点,就是王董给自己研发范围设限了。
又怎么给创新设限呢?创新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很散开的,基本不会形成一个体系那种。但其实,创新是通过扩散来做然后总结出一套创新体系的东西出来。王董为此还专门去以色列学习如何创新,还举例在申请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时,只要自己有一个创新体系,然后按照体系去做,可以延伸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有新颖的专利。另一方面就是现实资源是有限的,需要给自己设一个限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创新才有价值。所以说,创新是如果是开放无边际的,那很可能会竹篮打水;但如果你给自己的创新设限了,硕果累累的机会就很大了。
那“不给你的人生设限”又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人生有无数种可能,不要被自己的专业所限制,也不要给自己的研发与创新设限。
王董事长在阐述这个选择时,跟大家分享了他当初“被迫”选择走上科研之路的历程。
作为法学生的王博伟本来可以按照父母给他规划的路线在毕业之后去当地监狱里面工作,但是在来广州之后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公务员。留在广州把钱花完的时候,在做老师和进企业做法务之中,被迫选择了做法务,这一“被迫”的选择,为王博伟的科研生涯埋下了伏笔。
做了台湾企业的法务之后,跟同龄的实习工程师玩得来就每天晚上看他做实验,到后来自己上手跟着做实验。实践出真知,在王博伟做多了实验之后,觉得公司不应该只局限于做低性能的材料,应该去发明高性能材料,于是就花了大量的业余时间泡书店,去查相关的各种资料,然后写了一份关于研发高分子材料的资料给董事长,结果还没看完就被否决了。心灰意冷的王博伟失望至极,于是离开了公司,开启了自己的研发之路。
就这样,王博伟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成为了林至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王董事长,拥有了国内空白、世界领先的ACF人工软骨仿生材料技术。
从一个法学生变成一个高分子材料公司的核心研发人员及董事长,实现了从专业、行业的双重跨越,王董用自身角色蜕变的经历验证了“不要给自己人生设限”这一命题。
所以,如果有人问你:“人生应设限还是不设限呢?”最好的回答就是:“我们的人生要在设限的同时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